俊才首页 > 自我鉴定 > 不要轻信“有能力”的人在哪儿都一样

不要轻信“有能力”的人在哪儿都一样

2019-04-24 14:45:00 来源: 互联网

他写个人成长、职场干货,角度新颖、非常实用,是知乎个人成长、职场干货等领域50万赞大V,他写过的回答:

比如《大学毕业是去大城市好还是回小城市好?》

比如《坚持跑步到底有哪些改变?》

比如《工作后,你悟出什么职场道理?》

都是知乎超万赞的成长干货,确实非常适合大学生和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他写的《如果格局决定了人生,那到底什么决定了格局》,获得包括共青团、有书、读者、灼见等各大平台转载上千次,阅读超千万,影响了无数人对原生家庭和自我教育等的深思。

关于个人成长,他还写过经典的“栩三篇”,从案例到理论到干货,层层递进,非常值得阅读。(关注栩先生后,分别回复“城市”、“跑步”、“能力”、“格局”、“栩三篇”可以获取文章)

栩先生不仅写成长干货,同时还阅读大量的历史,尤其擅长写毛主席的成长故事,每一次创作都严谨求实,引用大量史料,内容生动有趣,接地气,每一篇阅读都是十万+,被很多网友称为“微信上最会写毛泽东的人”。

比如:

《年轻时候的毛泽东,从来不焦虑》(有道云笔记全网收藏第一)

《为什么有的人年纪轻轻,思想深度却远高于常人?》(全网转载数百次)

《当一位北漂回到家乡》(被共青团中央等众多大号转载)

《从小到大,他才是我们误解最大的历史人物》(单篇阅读40万)

《24岁毛泽东:我放长假,主要干这三件事》(单篇阅读40万)

这些文章创造性地将个人成长干货与历史人物相结合,看完既了解了历史又得到了深刻的启发和激励。

他写热点,不仅三观很正,而且总是能够引入大量知识点,写出独到的思考,让人关注到热点背后更深层次的东西。

比如:

《翟天临读不读博士,关了我什么事?》

《流浪地球与红军长征:资本当道,但我们至少还能用脚投票》

《哪一个瞬间,让你突然感受到了贫富的差距?》

他的文章不仅有深度,而且很真诚——这是这个时代很难得的一种品质。

所以很多读者都亲切地称呼他“学长”。

如果你希望读有用、真诚的文章,推荐关注他的原创公众号——栩先生。

文 |  李栩然

首发 | 栩先生(ID:superMr_xu)

1

朋友圈曾有一篇热文《我在部委这十年》,这篇文章的作者在某部委工作,30岁不到提副处长,34岁成了正处长,非常激励人。

我和一个中央国家机关的朋友吃饭时,正好聊到这件事情,他说:“那篇文章我也看过,她所在的部委是部级架构,但人不多,一个司局十来人,一个处就两三个人,领导职数比人数还多……我不否认她很优秀,但能提拔这么快,更大可能还是因为单位不同。”

说这话的朋友,毕业于清华,在最忙碌的两办工作,不仅优秀而且拼命,年纪和那个正处的女生差不多,目前却还只是个主任科员。

他的领导也很想提拔他,但单位优秀人才多,领导职数少,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接着等。

这还是在层级相同的部委之间,基层和部委的差距就更大了,了解体制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你爹辛辛苦苦在县里打拼,临退休时混了个某局副局长,而你研究生毕业考入某部委,转正就是副科级,过几年去县里挂职就得是你爹的领导。

这东西跟能力无关,这就是平台的差距。

2

我还记得俞敏洪说他在招聘的时候,最讨厌的一类大学生就是眼高手低型,总以为自己很厉害,一来就想做经理。

他给的建议是可以从厕所清洁工开始做起,那么以后也可能成为这个公司的总裁。

想当年,这碗鸡汤不知道灌倒了多少人。

——对此,我只有两个字的评价:放屁!

上了这么多年学,就是为了从打扫厕所做起?那真是“胜读十年书”了,倘若这位老总十年都不去你打扫卫生的厕所方便,那岂不是十年都见不到你的能力?

我们不否认,当你真的非常牛以后,在哪里工作都一样,比如从国企老总到地方要员(葛红林),从微软高管到创新工场投资人(李开复),从音乐人到企业CEO(高晓松)……

但在职业开始的初期,更重要的东西却是:平台、平台、平台!

重要的东西说三遍都嫌不够。

如果你在职场里非常努力仍没法做到优秀、不能得到提拔,不妨回头看看,是不是这个平台本身就不适合自己,或者这个平台本身就没有多少发展机会。

人的职业生命非常宝贵,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合适的地方,莫名其妙地去经历那么多所谓的磨难、挫折。

我们不怕吃苦,但怕的是无原则的吃苦;我们不怕磨炼,但怕的是无底线的磨炼。

尤其是,有些磨难挫折是你换个思路换个单位就能避免的。相信我,就算吃苦磨炼后你成功了,也一点都不励志,因为这是在走弯路。

对那些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人而言,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跨出去的第一步一定要想清楚。

3

但问题又来了,其实很多人压根没弄清楚平台和工作的区别!

找了份汽车销售的工作,问我:你觉得这个平台怎么样?

还有人问我:准备考公务员,你觉得广电总局的XX职位和XX职位哪个平台更好?

拜托,你说的都是具体的某份工作好么。

拿具体的某份工作来和平台对比,就像是拿“大学学什么专业”和“报考哪所大学”来对比一样。

用我通俗地比喻来说:平台就像是你们家的菜板,你找了某份具体工作就像是在上面切东西,菜板才不管你在上面切什么,切菜是它、切肉是它、砍排骨还是它。

但不同的菜板,切东西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质量不行的菜板,很可能一刀下去就碎了。

所谓的平台,就是能无差别提供相同条件的基础环境。

当年我高中同学,理工男,很高的分数考进了哈工大。

却学了一个奇葩的专业,电焊。

我们那时候都在嘲笑他:你丫毕业出来要当焊工了。

与此同时,我老家的一个侄子中学毕业去了一所职业技能学校,学的也是电焊。

然后,我同学哈工大毕业后,直接进入某知名汽车制造企业,成了生产线上的工程师。

我侄子拿了技能证书,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做焊工。

这情景,就像我小时候老家的农民经常互相嘲弄时说的话一样:你看你也是当农民,袁隆平也是当农民,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平台不是你找了一份工作,而是这份工作后面的东西:什么样的单位,规模怎样,效益怎样,待遇怎样,发展前景怎么样……

同样的一份工作,不同的平台,起点和最后的结果差距巨大!

我的观点是:你的能力与天赋能决定你能达到的上限,但你所处的平台决定了你起步的下限。

然而,有些时候,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巨大差距,却可以抹掉你的天赋、甚至你所有的努力。

4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平台才是好的呢?

许多人会举出很多要点来:

钱多、事少、离家近、解决户口、晋升速度快、人际关系和谐、最好还能方便找个男/女朋友……

我记得马云说过 ,有这样的工作请给他介绍一份。

找这样完美的平台,就像要找一个电视剧里宋仲基那样的老公,或者小说里任盈盈那样的老婆。

不拼爹,说找就能找到的,请你写本励志书给我看看。

所以,用一句看似很鸡汤的话来总结:你需要的,其实是一个适合自己的平台。

这就要说到我的另一个观点了:在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的条件下,你需要的这个平台是不一样的。

比如,刚毕业的时候,你需要的可能是一个能尽情发挥你才能的地方,人际关系要和谐,名字听着要能吓唬住人,向上发展的机会要多一点,即使工资低一点、加班多一点、不那么稳定也无所谓。

到了三十岁,当你面对生活的重重重压,你对平台的要求又变了,你需要的是一个工资高一点、职位提升快一点的平台。有些人为此宁愿放弃原本稳定的工作,也要跳出现有的平台。

中年以后,你需要的是一个工作稳定、能照顾家庭、收入不低的平台,最好是一些知名企业。

到了快退休的时候,你需要的是一个退休有保障、医疗有保障、工作不太累的平台,最好是某大型国企、政府机关。

……

这只是大的分类,具体到每个人,不同的家庭背景、面临的经济压力,甚至情侣间的感情状况,都会影响你去选择什么样的平台,在不同的平台里会过得怎么样。

比如,中央电视台,一个对所有学习播音主持、新闻广告的传媒人而言,都是最顶级的平台。

特别是你如果要立志做主持人,那央视绝对是你梦寐以求的舞台,因为主持人要的是知名度、是影响力,而这样的东西,正是央视这样的平台所能提供的。

但如果你知道,在央视,即使许多著名主持人都没有事业编制,户口解决不了,收入待遇也不高的时候——

你一个外地普通家庭的孩子,还敢那么轻易地选择进去吗?

即使侥幸进去了,面对合同制的身份,完全匹配不了“央视光鲜身份”的工资,以及没有户口的“北漂”状况,难道不痛苦么?

彼之蜜糖,汝之砒霜。

所以,我经常说,弄不懂自己有什么、还需要什么的人,永远也选不对自己要走的路。

不过,虽然我并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平台才适合所有人。但我却知道,每个人都应该怎样去找适合自己的平台。

5

下面是干货。也是我一贯的观点:对年轻人而言,一个平台上最值得关注的东西,就三样:前途、钱途、潜途。分别对应事业发展、物质基础和个人成长三个维度。

换句话说,就是看这个地方有没有发展前景(比如初创期的“滴滴”,虽然赔钱,但这种商业模式大家都认可);给的钱够不够多(比如有一段时间的“华为”,不管别的怎样,工资就是高);你在那里能不能得到锻炼、长本事(比如当年的“四大”,从里面出来的人,基本都炼成了真金)。

这才是实在货,除这三者以外,任何一个平台拿来吹嘘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忽悠的,比如“著名XXX”“国家XXX单位”“福利好”“XXX大人物就是从我们这儿出去的”“历史悠久”……

当你面临不同的平台,不知道该如何抉择的时候,就先拿这三个东西去套,百试不爽。而如何对不同的平台做出精准判断,所依赖地就是信息的掌握了。

A. 社会公认度。比如,即使你完全不了解BAT,但通过网上评价,大概也知道这三家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待遇都不错,进了这样的平台,至少也可以镀镀金,等等。

B.内部人士。比如,刚才我对央视的一段论述。其实我并不了解央视,但因为认识在央视工作多年的朋友,所以能比较全面地知悉相关情况;如果找不到这样的人也不要紧,有些问题可以在面试的时候直接问HR,因为他就是这个平台的代表。

C. 第三方机构。互联网上有很多第三方机构会对你将选择的平台做出客观评价,比如一些找工作的APP(这里就不举例了,毕竟没有收广告费);假如这个平台已经上市,你还可以通过公开披露,了解它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

D.利用去该平台实地面试的机会,抓紧时间观察分析。夸张一点讲,从停车场里车特别是豪车数量对比员工人数,都可以了解一家公司的平均薪酬水平;从卫生间有没有厕纸,厕纸是几层的,都可以知道一家公司的后勤保障水平……

这世界到处都是真相,就看你有没有一颗柯南的心。

除上面的方法外,学长还有个不传之秘,那就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这些平台的内部网站、论坛、内部群等等,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会真正帮助你了解一个平台最真实的情况。

比如我当年对华为感兴趣的时候,曾长时间浏览他们的内部论坛“心声社区”,也是在那里,我知道了华为的很多真实情况:工作确实累、工资确实高、考核确实变态,and,单身狗确实多……

总结一下:你首先要明白,在同等条件下,选择平台的重要性;其次,你更要清楚,选择什么样的平台是由你自身决定的;再次,你要学会利用渠道搜集信息,对平台本身做出正确判断。

最后,如果实在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平台,也不知道怎么去寻找和选择合适的平台。

那么,学长有一句大实话送给你:别磨叽,哪里钱多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