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才首页 > 岗位职责 > 融资岗位职责如何描述

融资岗位职责如何描述

2009-12-18 10:06:00 来源: 互联网

  融资岗位职责如何描述?租赁有两种,一种是你所所得融资租赁,一种是经营性租赁,经营性租赁就是,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租赁,财产的所有权归受租方,承租方只有使用权!!!   而融资租赁是:承租方在没有资金购买资产的能力的前提下,与受租方签订合同,由受租方出钱购买资产,承租方每年付给受租方一定费用,承租年限必须是资产寿命的75%以上,在承租期满,承租方有优先购买权!!但价格是最低的!!承租期间资产的所有权归承租方!!! 融资租赁是指由出租人根据承租人提出的条件和要求,与供货商订立购买合同,买进承租人所需的设备,并与承租人订立租赁合同,在约定的期间内将租赁物交由承租人使用,以收取租金的形式分期收回货款、利息和其他费用 概念我不再重复了,说点别的。   一、融资租赁中的似是而非问题   融资租赁就是金融租赁   在外国是,在中国不是。“金融”二字在中国还是特权,尽管融资租赁和金融租赁在租赁业务上没有任何区别,融资租赁总是想往金融租赁上靠。如果这个特权不能带来实质性的东西有它没它无所谓。(金融租赁在重大的金融活动和政策从来没有显现)。   融资租赁可以加速折旧   租期和折旧期没有任何关系,前者是当事人商定的,后者是国家规定的。尽管在租金计算上他们匹配的合理具有节税功能,但决不因此可以加速折旧。除非有文件规定某种条件下的可以按照租期缩短折旧期。按照现在的政策不通过租赁,企业也可以自主选择快速折旧的办法,但折旧期不能缩短。   融资租赁就是变相贷款   承租人从出租人那得不到一分钱(回租除外),却总按照银行的贷款标准和租赁公司谈租赁。租赁公司把租赁当作贷款做,忽视了贸易环节的风险控制,当出现拖欠、赖帐的时候,因为丢掉了物权,也像贷款那样失去债权。   融资租赁可以表外融资   忘记《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关于租赁信息披露的有关规定。不要把表格外面融资解释成“表外融资”,况且承租人也没有融到资金。如果说“表外融物”还差不多。   融资租赁可以合理避税   不同的租赁形式,按照国家的规定要承担不同的税赋。在这个税种少交,在那个税种就多交。在前期少交,在后期就得多交。虽然是“朝三暮四”典故的翻版,但是税款的时间价值和支付方式的变化,还是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好处。但这不是“避税”。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融资租赁业什么也不要做,早就靠给别人避税发达了。   融资租赁就是金融业务   融资租赁实质上是一种服务贸易方式。虽然和金融有关系但本身不是金融行为,严格地说应该是准金融行为。正因为进入这个误区,所以才出现监管部门才把借款人当贷款人监管笑话,租赁公司遇到融资难,“金融”在此时不起任何作用。还不如企业发债。   做融资租赁需要设定准入门槛   如果你要做电脑或复印机的融资租赁业务大概需要5亿的资本金才行。全国有多少种行业,有多少类大小不同的设备,如果把抬高融资租赁门槛是为解决租赁公司历史包袱的真况当作监管来做。结果就是4年不批一个新的租赁公司,多高的门槛也不会批。   融资租赁需要严格监管   租赁是一个边缘产业,谁想独立监管都不现实,也不成例。单一部门的监管是越管越乱。因为跨行监管既不现实,也得不到法律支持。越是监管的严格,越是敢违法经营。而没有严格监管的,没有机会违法经营。   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是两种不同的租赁方式   当专家们没有搞清楚的时候,整个行业都被误导了。似乎传统的出租业务已经约定俗成地被叫做经营租赁。整个租赁业在混沌当中运行,在混沌当中制定政策,在混沌当中被耽搁20年至今还没有长足的进步。   融资租赁的费用比贷款高   租赁和贷款完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交易,由于出租人的误导,承租人也把租赁当贷款看,在计算上总是在和贷款相比较。没有人考虑机会成本那个大,以自身的条件是否能从银行融到资金。如果把潜规则的费用算进去,把耗费的时间和物力算进去,谁的费用高才能做出最后的判断。   税务局2000年514号文规定:其他单位从事的融资租赁业务,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征收增值税,不征收营业税;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未转让给承租方,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增值税。   这是一个说与不说都一样的政策。所谓“租赁的货物的所有权转让给承租方”税务部门就把融资租赁看成是一个贸易环节,最多是信用销售,收增值税理所应当。如果所有权不转移给承租方就是一个租赁行为,当然只收营业税,不收增值税。因为你少了一个贸易环节,增加了一个服务环节。按照这个政策,融资租赁和分期付款,约定产权转移没有任何区别。企业经营这种租赁根本没必要一个准入门槛,还要受到监管。   二、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   文号:商务部令2005年第5号   《外商投资租赁业管理办法》已经2005年1月21日商务部第1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5年3月5日起施行。   三、关于《融资租赁法草案》和税收政策的一点看法   融资租赁法的立法原则就是促进租赁行业的发展,否则就没必要立法。我们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对《融资租赁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因为有人大广泛地征求意见,因此《融资租赁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总体结构和内容比融资租赁法纲要更符合行业的发展需要,但有些地方还是不尽人意,提出来仅供参考。   融资租赁法第二条 适用于融资租赁交易的租赁物为机器设备等非消耗性动产,为个人、家庭消费目的使用租赁物的不适用于本法。   汽车属于动产,大部分针对个,融资租赁法如果不允许为个人家庭消费的物件使用融资租赁,对中国的汽车行业的发展没有好处。事实已经证明车贷的方式在中国行不通。融资租赁的方式事实已经采用。况且商务部已经批准汽车融资租赁公司,如果不允许使用汽车行业融资租赁的话,实在不公平,也影响汽车工业的发展。   像电脑、汽车、房产这种既可以是消费品,又可以是办公设备的物件,很难划清界限。尤其是SOHO一族的兴起,可以解决一批人的就业问题,增加社会的稳定。如果把他们的使用工具作为个人消费来看待,不能享受融资租赁带来的好处也是不公平的。   21世纪是知识经济,软件都可以享受折旧,而这部分没有纳入融资租赁也不合适。我们不能用传统经济的政策套用在新经济时代。至少附着在设备的软件应该可以适用融资租赁。因为他们是和租赁设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商务部的政策比较符合市场的发展:根据承租人的选择,从国内外购买租赁业务所需的货物及附带技术。   再有就是目前有些地方国企改革采用了融资租赁的方式,使企业公平、平稳地实现股份制改造,受到各方面的欢迎。他们的做法给无形资产加有形资产的融资租赁开拓了先河,但由于融资租赁法针对租赁物的限制,以后在用这种方式就有违法的嫌疑了。   第六条 (管理部门)国务院融资租赁综合管理部门对全国的融资租赁业实施监督管理。   融资租赁是多学科的边缘产业,任何部门都不可能独家管理好融资租赁业。应该是融资租赁涉及的部门管理好自己的职责。如一般的融资租赁业务由商务部专项管理,金融业务由银监会来专项管理,外汇业务由外管局来专项管理,税收由税务部门专项管理……。   第十三条 (租赁物权利属性)承租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租金。承租人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不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支付全部租金;也可以解除合同,收回租赁物。   关于权利的描述最好能和物权法一致,这样比较好操作。现在的描述在司法上不好操作。   在融资租赁交易中,承租人享有的是用益权(占有、使用、收益),出租人享有绝对优先、排他的处分权。所有权一词按照物权来说范围太广,不明确。在司法上不容易操作。   第十四条 (租金的确定)融资租赁合同的租金,应当根据购买租赁物的大部分或者全部成本以及出租人的合理利润确定,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或有租金也应纳入合法的收入范围之内。   第二十一条 (对供货人的索赔)供货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对供货人的索赔由承租人提出,出租人应予协助,索赔的费用和结果,由承租人承担和享有。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融资租赁物件通常是以出租人为收益人,由承租人出费用对于租赁物件进行的保险的。出现理赔归谁是否也需要有法律的界定标准。(能继续生产赔给承租人,不能在继续使用时赔给出租人)   第二十五条 (出租人平静占有担保责任)出租人应当保证承租人对租赁物的占有和使用,不因出租人的原因而受第三人主张权利的干扰。   出租人也应该有平等的平静拥有处分权,应该禁止承租人对租赁物件的转租赁、典当、信托、抵押贷款等处分行为,除非得到出租人认可。如果租赁交易在法律上没有这条保证的话,出资人是不可能给出租人提供资金。这样租赁公司就做不大,做不久,行业发展就慢。   第二十八条 (承租人善良保管义务)承租人应当妥善保管、使用租赁物,除合理的损耗及出租人同意的对租赁物的改变外,承租人应当使之处于交付时的状态。   这条不可操作。一是物件必然要损耗,不可能永远处于交付时的状态;二是当承租人无力还款时,也无力保证物件的完好率。   (一) 具有最低注册资本八千万元人民币;   租赁物件涉及的行业众多,对资本金的要求不应该使用同一标准。应该把这部分权利下放给行业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   (二) 对融资租赁以外的行业投资总额不得高于净资产的百分之三十;   这条规定也不科学。有时不是租赁公司想投资,而是租赁项目失败,租赁公司不得已拿承租企业的股权,是一种被动投资。不应该限定这个范围。如果是企业主动投资和租赁没有关系的项目,应该是不务正业。至少不应该在法律上给予鼓励。实际上出资人看到租赁公司有不务正业的行为,是不愿意给租赁公司提供资金的。   (三) 融资租赁和其他租赁资产比重不得低于总资产的百分之六十。   对企业的发展过于限制。尤其是厂商租赁公司,他们即可以直接销售,也可以租赁、融资租赁,还可以卖二手。如果不是按照市场的需求,而是硬性规定一个比例的话,反而限制了租赁公司的发展,使本来可以做的业务却无法做。   第三十六条 (回租赁物成本控制)融资租赁企业从事回租赁业务,租赁物的购买成本不得高于其公允市值。   回租是更具有贷款性质的租赁。融资额应该已市场的标准为准,在法律上不应干涉。因为有时出租人给承租人提供回租主要目的是要控制承租人的产品,因此提供的资金可能会超过租赁物件本身的价值,以此获得更多的紧缺物资。   非法经营处罚条款   融资租赁的主要特征是对动产(按照草案的规定不包括个人、家庭使用的汽车)实行绝对处分权和用益权分离的交易。有些方式和融资租赁很相近。比如约定产权转移的分期、典当(类似回租)等业务这些都判定为非法经营融资租赁就伤害了其他行业。或者说宁愿采用其他方式而不愿意使用融资租赁。   另外有些行业主管长时期不批租赁公司,在法律上又不让有能力经营租赁的企业去经营,不能说是公平条款。在创新经济时代应该少点限制,多点鼓励。至少提出这种限制应该有足够的理由,应该符合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否则我们反思一下,融资租赁进入中国25年至今没有长进的原因和过度的、无效的监管不是没有关系的。   十六大三中全会提出:谁决策、谁投资、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用自己的资金想做融资租赁的人,行业主管不批,自己做还要受罚。有悖与市场经济的原则、有悖于直接融资的原则。严禁租赁公司非法吸收个人存款的处罚条款却没有,应该说是一种遗憾。   第五十八条 (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责任)有关工作人员在融资租赁监督管理工作中违反本法规定,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失职失察,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授予行政部门行政许可的时候,不应该仅对个人的处罚,也应该强调行政无为对政府部门的处罚。尤其是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国家赔偿责任。这样才会防止一些部门争行政许可的权利而不对行政无为造成的后果负责。   《融资租赁法》属于行业法,可能不需要全民讨论,但本人希望《融资租赁法草案》征求意见稿能在全行业范围内进行讨论。   为了促进国家的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税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是密不可分的。在对《融资租赁法草案》征求意见稿进行研究时不得不对我国目前租赁的税收政策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融资租赁的税收政策整体上看比较完善,但毕竟还没有完全改变计划经济体制的思维,并没有完全和现在的政策接轨,具体看有些同样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国已经对产业进行第三次划分,融资租赁已划归租赁与商务服务产业。目前融资租赁的税收政策还是停留在金融保险业的范围内,显然不和适宜,有调整和完善的必要。   从营业税的角度上看。关于经营性租赁的税收政策比较模糊,尽管政策上比较明确,就是把它当作融资租赁征税,但常有些税务官员把它作为传统租赁看待,把会计的概念和税收的概念混为一谈,给企业造成困惑。因此建议能进一步明确这方面的政策,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   税收政策应该和企业的经营资质无关。目前有关融资租赁税收政策大部分和租赁公司的所有制形式以及是否有经营资质挂钩,这有悖于当前创新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税收政策应该注重实质,不限于形式。只要发生了交易,就应该公平地缴税。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政策是因为税务部门把融资租赁看作单纯金融业务,而忽视了它的服务属性。诸不知不管是那类融资租赁公司,目前他们的融资手段和一般的企业没任何区别。充其量融资租赁公司只不过是为金融提供服务的机构,本身并不具备金融机构的条件(那怕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租赁公司,主管部门也没有给任何金融业务)。   从所得税的角度上看。有关通过融资租赁添置设备可以加速折旧的政策目前还是限定于国有和集体企业,显然不公平。这个问题在融资租赁法草案中已经解决,税收政策早晚需要调整,而且有些地方税务部门已经取消了不同所有制的不平等待遇。国家税务总局应该尽早完善这个法规。   再有就是投资抵免所得税的政策。如果政策上对融资租赁有个明确的说法,将会有许多出资人把资金投向融资租赁业。租赁业将有更多的直接融资手段,实现租赁融资、租赁销售的问题。同时也改变我国目前间接融资比例过大的风险,让企业可以使用杠杆租赁的方式解决大型设备的直接融资,减轻银行贷款比重过大的负担。   最后谈一点关于回租税收政策的看法。我国在回租的税收上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政策。在回租的交易过程中,租赁合同和购买合同在这种特殊的交易方式中,两个合同变为一个合同。租赁当事人也从三个简化为两个。但这并没有改变融资租赁本质特征(两个合同三方当事人)只不过购买合同和租赁合同合并为一个合同,承租人和设备供应商合并为一个当事人。这是融资租赁的特殊形式,更接近于贷款。   在融资租赁的交易中,购置租赁物件环节中的流转税是由承租人支付的。在回租的交易中,出租人购买的是承租人正在使用的物件,又回租给承租人。出租人实际上是购买的物件的排他性优先处分权,物件的占有、使用、收益的用益权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物件的使用地点也没有变动。如果对一个没有完全成型的交易,并且是自己给自己已经在用,并没有发生流转的物件征收需要自己支付流转税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融资租赁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五十条 才有“(回租赁性质)回租赁业务中由出租人按融资租赁交易缴纳流转税;在出租人收回租赁物时应按租赁物销售价格补缴流转税”的条款。   如果回租正常结束的话,出租人永远不需要购买用益权,因此对于回租的物件处分权的“购买”和“转回”,都不应该征收交易环节的流转税。事实也是这样执行的,但在咨询不同的部门时往往出现不同的解释,希望国家税务部门能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明确这个问题,本来应该从税收政策上解决的问题非要通过立法来解决就有点小题大做了。   相关职位资讯:融资办岗位职责   什么是融资专员 (由清远人才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