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才首页 > 工作总结 > 如何把工作总结写得更加精彩?

如何把工作总结写得更加精彩?

2017-09-05 17:49:00 来源: 互联网
总结是个大概念。它是对事物产生、发展、演变、过程、结果,认识上的总体归结。通过进行客观公正科学有效地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笔者认为,所有事情都与总结有关联。总结,是一个词语,可做动词,也可作名词,另外也是一种应用文体。 近些年来,我在多家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有关部门举办的文秘培训班上讲授实用写作技法课程,其中就包括总结的写作方法与技巧。现汇集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全文分11个方面:1.总结的基本概念;2.总结的六个基本特点;3.总结的两种类型区分;4.总结写作要着重突出经验;5.总结写作的四种分析方法;6.总结写作的四个创新条件;7.总结写作的四种新模式;8.总结写作的八个基本步骤;9.总结写作的五点技巧;10.总结写作应摆正的七个问题;11.总结写作修改时要八看。 第一部分:总结的基本概念。总结是一种常用的文体。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某项工作或某项活动的回顾、分析和评价,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便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事务文书。 总结又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个总的鉴定和理论升华,广泛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这种文体的人最多。 总结的对象主要是本地区、本部门、本身的实践活动。它可以在大的范围内由集体写,也可以在小的范围由个人写,但不论怎样它不能脱离总结者自身的实践活动。 总结的主要观点,应从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归纳出来,主要材料应从自身的实践活动中选取出来。总结来自实践活动,反过来对实践活动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总结要根据写作的目的,着重对自身的实践活动内容加以认真地深入地研究。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变化,机制体制的深化,干部职工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写好总结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写好总结的难度也就更大。因此,认真研究总结文体的写作,非常必要,势在必行。 第二部分:总结的六个基本特点。所谓特点,是指总结这种文体与其它文体相比较而呈现出的不同点和区别点。分析和认识总结文体的基本特点,是把握好写总结特殊规律的关键所在。不了解这一特点,就抓不到重点,也就很难写出有特色的工作总结。这是我在“走麦城”中体会最深的。开始学习写总结,没有老师,也没有教材,仅凭模仿别人,照葫芦画瓢,靠“摸着石头过河”去探究,去摸索,去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体会到,工作总结与它文体相比较有六个不同特点。 (一)在内容上,主要不是写现在如何,而是写过去已做的。就是对已经做过了的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回顾、归纳、概括。也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回顾、检查、分析、研究、归纳和提炼,把大量的感性材料集中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 (二)在对象上,主要不是写一般的群众,而是写领导机关。这里所说的总结对象,主要不是写一般的员工群众,而是写单位或者部门领导机关在组织指挥、指导思想、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上,有什么新经验,有什么值得汲取的教训,看以前服务得怎样,今后怎样继续搞好服务。 (三)在方法上,主要不是我说你怎样,而是说我(们)怎样。也就是说在写作方法上,主要不是我说你怎么样,而是自我解剖,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表扬,自我批评,自我提高。因此,一般是以第一人称(我或我们)的口气出现,当然也有个别采用第三人称的。 (四)在目的上,不是简单地罗列数据、归纳情况,估算数字,盘算问题,而是肯定成绩,找准问题,悟出道理,明确方向。写昨天,看今天,指导明天。总结工作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摸清情况,总结经验,找准问题,吸取教训,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如果只是把总结当成收录材料的容器,写成流水账,就达不到这个目的。 (五)在范畴上,不是写成记叙文,而是以议论文形式出现。总结不只是对情况与事实作概略性的综合归纳,而主要是对事物作本质的分析,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找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规律性的东西很重要,不仅要千方百计找出规律,清楚明白地反映规律,而且要用事实明白无误地说明规律。 (六)在作用上,主要不是表扬自己,而是要充分肯定自己。是通过此种形式向本单位职工群众报告情况和向上级汇报情况以及向外单位介绍情况和经验。 弄清了这些不同特点,写总结就顺手了。 第三部分:总结有两种类型区分。总结的文体有十多种。从内容上分,有政治工作总结,军事工作总结,外交工作总结,经济工作总结,学习工作总结,教育工作总结,学术工作总结,信息工作总结等等。从范围上分,有政府、地区、单位、部门、组织工作总结和个人工作总结等。从时间上分,有月工作总结,季度工作总结,半年工作总结,年终工作总结等。总结文体分类虽然很多,但我认为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运用最多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全面性工作总结,一种叫专题性工作总结。写什么内容的总结和写什么类型的总结一定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搞不清楚,就容易乱套,那肯定是写不好的。 (一)什么是全面性工作总结。所谓全面性工作总结,顾名思义,是对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组织的一个时期、一个阶段的工作实践进行全面性回顾总结。全面性工作总结,一般是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包含的内容多,比较繁杂且非常重要。在写作的过程中,既要把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反映出来,又要突出中心,抓住重点,写深写透。尤其是半年、年终工作总结,单位、部门、行业和组织都争着能在上面挂上号,希望自己单位总结出来的经验能够被上级转发或刊用。由于这些原因,总想把自己单位所做的工作成就都反映出来,结果使全面性工作总结写得面面俱到,失去了特色。罗列了一大堆事实材料,反而被人家(上级或编辑)一笔勾销了。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办法是搞好三个统一。 一是在总结的中心内容上进行统一。看是以反映工作情况为主,还是以反映经验体会为主。从近几年的情况看,采用后一种形式较多,以写经验为主,不搞面面照顾。 二是在总结的主题选择上进行统一。看要不要树立一个主题,树立一个什么样的主题。不树立一个主题,写出来的总结就很难突破一般化。最好是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写就不会走题。 三是在对工作形势的估计上进行统一。看单位、部门、组织在一年、半年或某一阶段,总的形势如何?哪些工作做得最好,成效最突出?哪些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哪些工作最典型(两方面),哪一些问题和原因需要总结上报。都需要认真思考,统一思想。 在这些方面统一了思想认识,执笔者就有了主攻方向,结构编排就容易,产生灵感也就快,下笔也就顺畅。 全面性工作总结多是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以会议讲话稿的形式出现,一种是以文字报告的形式出现。形式不同,文体的结构、开头、结尾也不一样。 ——以会议讲话的形式出现,多指总结性讲话,讲评性意见,或者报告工作。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所作的政治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全面性工作总结的典范。报告主题鲜明,结构严谨,内容充实,情况明了,经验突出,措施得力,任务明确,写作方法富有特色。再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也是对日本据侵华罪恶历史和中华儿女奋起抗战历史的全面总结,他庄严地告诫全世界人民:“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这篇讲话只有2100字,却33次提到“和平”。上述总结都以领导讲话的形式出现,很有借鉴意义。 ——以文字报告的形式出现,在各级机关中经常采用。比如,单位、部门年度工作总结以文字的形式打印上报,就属于这种形式。像《最宝贵的财富 最稀缺的资源——关于“青岛企业家群体现象的调查与思考”》(发表在《现代企业教育》2005年第11期上)就是一篇全面性工作总结式的调查报告。全文有一万多字,总结分析了“青岛企业家群体现象”五个方面的特征和四个方面的成因以及五个方面的经验。创新性、启迪性融为一体,写的非常精明干练。让人看了有一种割舍不下的感觉。 (二)什么是专题性工作总结。所谓专题性工作总结,就是指专门总结某一项工作、某一个方面的经验教训。突出特点是一个“专”字。要求内容专、主题专、事例专、经验专、写作手法也专。一般是总结工作中某一个方面的先进经验,或者是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总结。比如说,单位在做完一项工作之后,按要求向上级写出的专题工作报告就是这一类型的总结。这种总结在机关工作中常用,所以比较好把握,容易写好。当然,也不是长一个脑袋就能写好的。我感到,不管是老手还是新手,在写专题性工作总结时,必须对有关专题的内容、原则、要求、方法,有一个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知道所要写的专题总结专在什么地方,专的是否比较合理,专的是否有根有据,专的是否新颖。自己要是“专”不进去,很可能把专题总结写成一般性的总结。在写作过程中,最好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抽丝剥茧,层层剥皮,步步深入,写出特色。比如,《宝钢: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发表在《求是》2009年第2期上)就是一篇很好的专题性经验总结。全文共有两部分:开门见山,直接切入正题,写得非常好。作者简单勾勒几句导语之后即对情况进行了三个方面高度概括,归纳出了六条宝贵经验,让人一看就知道出自行家之笔,很值得借鉴。 第四部分:总结写作要着重突出经验。写总结的根本目的,不单纯是为了肯定成绩,找出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做好当前和今后的工作。这种明确的目的性,要求我们在写总结中,不能满足于把成绩讲够,把问题找准,把措施提好,应该在总结经验上多动脑筋,多花气力,多下功夫。那怕是总结出了一条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也是成功的。任何一种工作总结,如果只报情况,不写或者写不好经验,就很难有推广的价值。具体操作上应注意把握以下四点。 第一,写者要具备“六有”的条件。写好经验总结的决定因素,是作者内在素质。如果作者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有渊博的基础知识,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有较好的文字能力,有占有的资料的实例,就一定能够写出好的经验总结。当然经常写的和不经常写的不同,这里有个写作经验的积累问题。 也就是说,熟能生巧。需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去认真把握和总结。 第二,写者要达到“三很”的程度。我感到写好经验总结,要把握好以下三点。就是要达到“三很”的程度。即:开好头、结好尾、突出中间,这是写好经验总结的基本要求。古人作乐府诗,要求“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说,写乐府诗的开头要像凤凰一样漂亮,中间要像猪肚一样充实饱满,结尾要像豹尾一样有力。笔者认为,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我们写总结。竭尽全力把情况部分写得很漂亮;经过精准提炼把经验部分写得很充实;有针对性地把措施部分写得很有力。 第三,写者要广泛占有管用的资料。邓小平说过,学马列一定要学管用的。写总结也是一样,必须充分占有管用的资料。起码要掌握四个方面的内容。(1)单位、部门、组织在半年、一年或某一阶段,做了哪些主要工作,每项工作的起止时间、发展过程。哪些工作做得较好,哪些工作做得一般, 哪些工作做得较差。(2)单位、部门、组织在半年、一年或某一阶段工作中,面临的时代背景情况,利弊条件是什么,遇到一些什么矛盾,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采取了哪些办法和措施,有什么成效,有什么经验教训。(3)单位、部门、组织有哪些能说明工作成效、经验教训的典型事例、精确数据、群众语言、上级评价等。(4)单位、部门、组织当前的工作存在什么问题和原因,哪些是带倾向性的问题,哪些是一般性的问题,哪些是老问题,哪些是新问题。对解决这些问题有什么设想,提出了一些什么要求和标准等等。 只要切实掌握了这方面的资料,写经验总结就有了主动权。 第四,在写的过程中搞好“四个结合”。能否利用占有的材料说明经验,关键在于“结合”的怎么样。凡是质量高的经验总结,都是观点和材料结合得比较好,这是写经验总结的基本规律。究竟怎样“结合”才算结合好了?笔者认为结合的方法各有所好,各有所长,各有高招。一是先提出观点,然后用材料说明其观点。二是先讲出事例,在分析事例中引出道理。三是边叙述材料,边提出比较新颖的观点。四是在思考写作中,多种结合方法交替运用。不管采用哪一种“结合”方法,都要防止和避免把两结合片面写成了观点加事例就算结合好了。所谓两结合,不是两并列和两相加,而是要求选用的事例和提出的观点,都有直接的内在联系,形成有机结合。衡量两者是否结合好了,不仅要看是否把观点和材料写到了一起,更要看是否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把两者内在联系正确的揭示出来,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和认识,反映出事物的本质。 第五部分:总结写作的四种分析方法。执笔写总结一定要进行综合分析。所谓综合分析,就是把搜集到手的资料,来一个集中透视,过过筛子。把能够体现总结的主题思想和经验,能够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东西留下来,经过去伪存真的加工提炼写进总结。讲到“分析”,可能有的同志会说:“工作上的成绩、做法和问题都是明摆着的,还用得着分析?”其实不然,“明摆着”不见得每个人都看得清楚,认识明白。这就需要借助综合分析的这把解剖刀,帮助我们消除视觉上的盲区,力求把情况和问题看得全面一点,深刻一点,辩证一点。综合分析是正确认识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把金钥匙,必须善于运用。 一是从上面向下面看,看对不对。就是用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的有关规定要求,衡量在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制定的决策、取得的成效、总结的经验是否“走神”。有的抓基层注重“送水”,有的抓基层注重“打井”。有的扶贫注重捐款送物,有的扶贫注重上项目传授技术,送工作岗位,等等。用上级的精神加以衡量,就知道那可否,那可取。 二是从外面向里面看,看新不新。就是用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主要媒体上发表的重要评论,用省内外、市内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对照本单位、本部门、本级组织的做法,看是不是有所创新发展,还是照抄照搬,或是半抄半创。 三是从全局向局部看,看有没有指导性。就是站在全党、全省的大局、全市的大局,乃至全国的大局,看本单位所要总结的经验教训,提出和采取的措施,哪些有普遍指导意义,哪些没有普遍指导意义,哪些事例和观点有用,哪些事例和观点没有用。 四是从纵向往横向看,看过硬不过硬。就是进行纵横交叉分析比对,看我们总结的是否过得硬,能否打得住。取消一般的,保留最能说明问题的和最为过硬的部分,以保证能够给人以借鉴。 如果确实按照这个程序进行综合分析,写出来的总结就过硬,质量就高。 第六部分:总结写作的四个创新条件。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所有工作都需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总结也不例外,要想写好总结必须有所创新,不能年复一年总是一个模式。即:要做到选用的材料新,概括的观点新,总结的经验新,提出的要求新,探索的规律新,给人的启示新。要达到六新的要求,需要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一要政治敏感。从古至今,凡是政治敏感性强的人,其鉴别能力、洞察能力都很强。这种人对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新经验,识别快,接受快,反应快。写出的东西,提出的要求,发表的意见,一般都有新意。这种敏感性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从学习实践中得来的。学而快则思维敏,敏而快则求创新。只要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上级的决策、对别人的先进经验学得及时,消化及时,遇见客观事物就能迅速判明是非,做出正确的反应。新鲜经验来源于政治敏感,政治敏感来源于及时学习。如果能够及时学习,观察、分析和判断在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经验、新要求、新倾向,就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提出新的观点。 二要重视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判断一种观点、一种做法和一条经验对不对、新不新,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比较。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善于比较的人,常常能够总结出新鲜的经验,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比较常用的方法是:拿今天的成绩与昨天的成绩比较;拿先进的工作方法与一般性的工作方法作比较;拿本单位的经验与兄弟单位的经验作比较。这样一比较,就能从中找到差距,看到不足,发现特点,看到发展,从而确定所需要的事例和观点。我们曾对一个企业党委班子加强自身建设的经验作过总结,开始调查来调查去,总觉得这种老树难开新花。后来我们就运用“三比较”的方法,一下就发现他们的新特点和新发展,把加强党委自身建设的重点放在学习、公开、监督、改正上。写出上报后即被省市作为先进典型推广。 三要敢于创新。无论是什么工作,表面上看起来年年都是“老一套”,但实际上年年都有新变化,新办法、新经验,就看你有没有能力去发现,有没有胆识去总结。如果思想不解放,只会说现成话,吃现成饭,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自然总结不出新经验。邓小平同志说过,“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邓小平文选》第3卷372页)。可见,要有“敢创天下先”的精神,敢碰书本上写过的、文件上规定的、领导人讲过的、多数人公认的问题。做到:不唯上、不唯书、敢唯实。从实际出发,老中求青,旧中求新,让老树发新芽,老题目做出新文章;新中求实,实中求深,深中求精,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要有这种敢于求实创新的精神,就一定能够写出好的工作总结。 四要注重效益。效益是总结的生命力所在。经验写的好,生命力就强。要想使总结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就要在总结经验上多动脑筋,多花气力,多下功夫。那怕是在一篇总结中只有一条有益的经验,也是成功的。如:毛泽东同志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邓小平同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科学论断,都是生命力很强的总结。还有“一国两制”,都是成功的经验总结。江泽民同志2013年9月17日《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就是一篇成功的科学总结,他精辟地总结了改革二十年中的十一个方面的历史经验,给世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成为指导我们党前进的强大动力。因此,总结一定要写出特色来,结构要精,观点要新,内容要实,让人叹服。 第七部分:总结写作的四种新模式。总结要在改革中前进,在改革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近些年来,国内不少机关、商家、企业对总结工作进行了深入地探讨研究,加快了工作总结的改革步伐,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探索出一些新的总结写作模式。这些总结新模式,较以前都有很大的变化,不仅节省时间、方便群众,简便易行、方式新颖,效果良好,对于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起到了示范作用。共有四种新模式。 第一种:解惑式。不再向下面要综合性总结汇报材料,而是要求各单位对照工作查找问题,看哪些工作没有落实,哪些问题比较突出,哪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怎样解决,要求有关单位尽快拿出意见和方案。此种总结摸式很受基层欢迎,普遍反映是务实之举。 第二种:典型式。总结当年最突出的典型事件。最突出的典型事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好的方面,也就是与成绩有关的典型事例;二是差的方面,也就是与问题有关的典型事例。这种写作方式比较灵活,抛开了过去那种死板的、教条的总结模式。要求下面把当年单位发生的最突出、最精彩的典型事件搜集上报,每个单位只允许上报两到三件,每件不超过三百字。结果报上来的都是些鲜活的事例,机关的同志将其归纳写成了参阅件,供领导决策用,效果非常好。 第三种:故事式。即把当年发生的典型事例以通讯的形式写成小故事上报。要求基层单位把当年发生的典型(正、反两个方面)事件写成小故事报给上级机关,上级机关根据故事蓝本编写成故事集发给基层学习借鉴,深受职工群众欢迎。笔者就曾根据下面上报的材料情况编写了《正气之歌与前车之鉴》一书,这种总结模式不仅能够激发职工的进取精神,也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实属对工作总结的一种创新。我们上海宝钢烟台鲁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编写的《鲁宝之魂》一书就是这种形式。全书共有15个小故事,都是发生在这家企业的真人真事。 第四种:表格式。即以表格的形式总结上报当年的主要工作。这样就不用说套话大话,也容不得编造假情况,只要你做了就填写,实实在在,一目了然。只要做了,就能填的丰满;没有做,填起来就困难。表格中内容是指当年发生的重要事件和有关数据,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这种表格式的总结模式,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单位的客观情况,无论对上还是对下都有益处。 上述模式的总结,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有实际应用价值。 我们每年用那么多时间写总结,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人力、物力,很不符合节约的原则。因为总结的东西都是已经过去的工作,好的大家都知道了,差的大家也明白,用不着再拿来炒一遍,炒来炒去就那么些东西。那就是花生油炸花生米——自己炒自己。笔者的意思是说,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写总结上。即使你的总结写得再好,只要文字长了就没人愿意看。这就像早年毛泽东批评过的,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写总结的关键是要创新,年复一年都是一个模式、一套内容,一个格式,就没有什么借鉴意义。 第八部分:总结写作的八个基本步骤。写总结是一种十分艰苦的脑力劳动,必须按逻辑顺序动笔,按步骤进行,不论写哪一种类型的总结,都应该按照八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调查研究。这是一所有写作(包括总结的起草写作)的基础。这一点必须把握好,掌握丰富的实例材料,准确的数据,故事情节,事情发生的经过,按照新闻写作五个W要求研究记录。写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和结果,让人一看非常真实。 第二步,拟写提纲。列出写作提纲是对写好工作总结的基本要求。写作提纲就像一张完整的“施工建筑图”,它能够将腹稿变成一张清晰明快的文章结构图展现在你面前,使你一看就明了。这个方法是很管用的。执笔者一定要养成拟写提纲的好习惯。提纲拟出来了,文章的骨架也就搭成了,接下来只管往里面补充素材就是了。 第三步,选好主题。这是起决定作用的一步,抓不住主题,会前功尽弃。主题是工作总结的旗帜,是中心思想,是生命力。主题选得好就能吸引人、感染人。所以说,一定要在选择主题上很下苦功夫,选不到理想的主题决不走下一步。选主题,要紧紧围绕调查得来的全部材料选,通过对众多材料的认真分析,刻苦思考,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得出正确的结论,确立总结的主题。 第四步,确定格式。就是确认主体部分采用的格式。是数字和小标题并用,还是只用小标题?如果用小标题,又用什么小标题?如不用小标题又采用何种形式处理?有经验的同志都知道,主体部分不用小标题,一般是遇到了难题,只好采用省事的办法用数字加括号断开,或者什么都不用,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段、一段地写。在机关工作的同志可能都知道,主体部分的内设小标题要求是很高的,它要求对总结各个段落层次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要对主题思想起逐步深化的作用,对全文起一目了然的作用。 第五步,搞好分工。主要是根据参加写总结的人员素质和总结的格式,将总结的几个部分、若干问题,落实到人或组。人多可以以组为单位安排写作内容,人少可以按人头和素质确定分配任务。在分配任务中,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坚持能者多劳的原则。动员和鼓励写作能力强的同志或小组多承担任务。二是在分配题目的同时,搞好事例、观点、叙述方式的分工。防止写起来,全篇总结一个模式,前后内容重来重去。这一步要求很细致,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主持起草总结的人如果在这一步上图省劲,汇起稿来就会费劲。 第六步,分头起草。一般地说,写大的工作总结可以采取分头起草的办法。参加起草的每一个同志,在这个时候,就要有一种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以一种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尽全身招术,写好自己所担负的任务。也就是说在分头起草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力写好自己所担负的题目。自己不满意,决不交稿。说实在的,分头写作的质量高低,是对机关干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最实际的检验,也是最实际的学习和锻炼,每个同志应该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在实践中考验自己,提高自己。 第七步,集体汇审。这一步主要是在分头写出草稿的基础上,主持人把大家集中起来汇审。汇审的通常做法是,先按照总结格式前后的排列顺序,由主笔人先念一遍,使参加起草的每一个同志,对草稿全文有一个整体概念。而后按格式的先后顺序,由主笔人念一个部分,大家评论一个部分,或念一段,议一段。汇审的任务,主要看分头起草的部分是否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是否有新意,是否偏离了主题,是否生动感人,是否前后重复。一句话,看每一部分,每一个问题,每一段落是否达到了理想的要求。按照这个要求,进行调正修改补充,群策群力,发表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如果不需要动大手术,修改的只有一两个问题,一般就不搞第二次汇审。如果大部分问题需要作较大的返工,就需要来第二次、乃至第三次汇审,达不到要求,决不放过。 第八步,集中通稿。这一步是主持人在大家分头起草的基础上,把各个部分集中起来,从头到尾作一次过细的把关、定稿工作。任务是:取消重复的、多余的内容,调整不科学的顺序,纠正偏面性,深化基本思想,润色各段文字。主持人在通稿中,有时因为时间紧,要求急,或者因分工某一题目的同志的素质低,写起来比较吃力,主持人可以早点动手,按照既定的格式和汇审的情况,起草好一部分就“通”一部分;写好一个问题,就修改一个问题。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等各部分起草之后,再进行通稿,这样便于统观全局,前后照应,一气改成。 第九部分:总结写作的五点技巧。写总结当然有窍门,也就是写作的技巧。为什么有的人写总结不感到累,很快就写好了,而有的同志就感到发愁,写了好半天也写不出来。这当然是缺乏写作的技巧。为此,我告诉你,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下笔不要停顿一气呵成。所谓一气呵成就是一口气写完。如果以上工作做好了,快速写作基本上是水到渠成的事。这时,静下心来进行写作,就会很快写出“大作”来。只要你充分占有了管用的资料,就会很快写出成果。值得提醒的是:写者一定要精力高度集中,始终保持顺畅的写作思路。不论你怎样写,决不能被文中难点阻碍。写作中遇到不熟悉的事例、典故、数据、不会写的字,一定要跳过去,不去管它,先把文章框架搭起来。写文章最忌讳的就是半路停下来,因一词一字阻塞了思路,打断了文气。对于逻辑是否清楚、语句是否通顺、措词是否恰当,都不要管它,等写完后再回过头来补充完善。总之,写作中一定要坚持趁热打铁,千万不要停顿,一停一顿就凉气了,再续写就费劲了。 (二)从关键段落开始着笔。可打破文章的写作顺序,先写文章中关键部分或最难写或最好写的段落,而不一定非要按照文章顺序从开头写到结尾。这个关键段或难点段或易写段落可能是论证的一个观点或陈述一个最重要的事例等。先写这部分是为了抛开杂念,集中精力利用最佳的写作状态,直接写出最精彩的部分,从而使整篇文稿立马成章。比如写经验材料,我经常采用写新闻的办法,先把结果部分写出来,再写具体的做法和经验。或者先写情况后写经验,哪一部分好写,就先写哪一部分,最后,一通稿就成了。 (三)追求兴趣最高点动笔。什么是兴趣的最高点,就是写作者的灵感达到了顶点。表现为头脑特别清醒、思路非常清晰。这时动笔,很快就能成章。写文章的过程,就是对事物深化认识的过程。可以说,对事物的认识深刻了,写作的兴趣自然会高涨起来。这时动笔,就会文思泉涌,下笔如神。有时遇到一件感兴趣的事情我就会很快记录下来,随即动笔。那年我写烟台张裕公司《依靠职工 活力大增 企业长足发展》(发表在《现代企业》2002年第11期上)一文,就是因为该公司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上有独到之处,引起了我动笔的兴趣。通过深入采访,比较详细地了解了他们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上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效果,很快就写成了。正如郑板桥所言:脑中之竹,非手中之竹。为文者的功夫,就是将这种差距逐步缩小,使头脑中所想就是文字所述的。 (四)总结材料应提前动笔。写年终工作总结,你就可以提前动笔(一般在十月份),等到点了再写就晚了,提前把工作总结简略地写个大概,涉及的有关数字、事例可空着,待准确的数字和合适的事例出来再补充进去,等上报时拿来修改修改,一篇总结很快就成型了。多年来我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所以,从不为写材料发愁。总是在快乐中写作。 (五)用占有的资料组合成文。文章就像一部机器,零部件齐了,把它组合起来就是了。关键在于组合的技术,凡是写得质量好的文章都是观点和材料组合得较为恰当。在组合的过程中,把两者内在的联系正确的揭示出来,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有一年,我到一家大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执笔写了一篇总结性调查报告,开始通过这家大企业的领导汇报掌握了一些资料,并亲自到车间班组去看、去听、去问、去谈,记录了许多生动的事例和有关数据。然后,我把这些“零部件”进行了合理组合,即成一篇满意之作。因此,无论写什么样题材的文章,一定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占有资料,然后进行精巧组合,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成为精品。 第十部分:总结写作应摆正的七个问题。因为工作总结是对一个单位总的情况和效果的综合反映,所以一定要写的精明干练。具体应注意以下六个问题: (一)工作总结有针对性,必须注意它的目的性。在没有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撰写这个总结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反映上级的某一个决策的正确性,还是为了探索新的方针政策;是为了总结经验,还是为了吸取教训;是为了给党委“当参谋”,还是为了给下属指路子;是为了使人们看了之后受到振奋,还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反思;是以个人的名义向领导汇报,还是以组织的名义向上级报告;是为了在内部传阅,还是为了见诸报刊等等。如果对这些目的没有搞清楚,就糊里糊涂上阵,硬着头皮写肯定是写不好的。 (二)工作总结有新闻性,必须注意与新闻不同点。新闻消息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告诉人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有什么意义;而工作总结不仅要写明这些内容,还要用大量事实全面地、系统地阐述和剖析事件的发展过程,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有什么经验教训,内容比新闻消息丰富。只有抓住这些不同点做文章,才能写出深度。 (三)工作总结有求是性,必须注意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并非把事例堆积的越多越好,而是要对调查的材料进行深刻的分析,选用能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材料。谁对事物分析得透,对规律抓的准,谁写出的工作总结质量就好。 (四)工作总结有主张性,必须注意言辞语气。写指示、命令、决定、讲话、意见、通知等公文,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怎么办,不该怎么办,多是用指令性的口语。而总结这种文体多是用于个人向组织报告,用于下级向上级报告,用于部门向上级报告或者向外单位介绍。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强调什么,注意什么,多是用探讨性的语气,很少用指令性的语气。 (五)工作总结有翔实性,必须注意简明扼要。写工作总结不是越长越好,越全越好。应该从实际出发,该长则长,能短则短。无论写情况复杂的工作总结,还是写情况简单的工作总结,都不能片面追求大而全,长而多。就是写那些情况复杂、牵扯面广的总结,也要力求短,防止扬扬万言,离题千里。 (六)工作总结有轻重性,把最重要的放在前面写。总结不是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写进去,使所有的事件都面面俱到,因为总结有轻重之分,有它本身的轻重性,必须注意把最重要的情况放在前面写,把最能说服人、最能反映单位特点的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写,不要按照原来那种传统写作程序写。注意筛选最管用的实例。不能总是先认识——后提高——再干工作——才有了结果——而后发现有经验教训——才知如何汲取教训改进工作的。你看看中央的工作报告,政府的工作报告和各级各部门写的工作报告和经验总结,你就知道该如何写了。 (七)工作总结有美感性,必须注意整体美与局部美。无论是写情况性总结,或是写经验性总结,都要注重文稿的整体美观,得体大方。既有外表的美,也有内在的美。我们经常把看到的好文章当成美文,就是这个道理。写总结就好比盖房子,同样的材料(素材),有的人建的好些,建的里外都美,有的就相反,就有差距。同样的材料,有的组合出来的就非常好看,非常美丽,大小标题逻辑性强,文段对称性强,美观漂亮又好看。美文不限于散文,各种文章都有美的地方。你看看《宝钢: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发表在《求是》2009年第2期上)这篇总结,主题美、内容美、结尾也美。内设标题对称,结构布局精当,每个部分字数也大体相等。看上去非常美。 第十一部分:总结写作修改时要八看。因为初写的总结只是个毛坯,需要经过打磨、去锈、电镀、上光,才能成为精品。就是在原有内容、文字表述范围以内的“自我调节”,凡内容文字在表述上有不正确,不全面,不周严,不妥切的地方,都需进行修改润色。具体应把握以下八点: 一看,主题是否偏离原意。整篇文章写下来,看它所表现的是不是与心中想说的一致,是不是偏离了原来的主题。一般来说,只要严格按照写作提纲去写,一般不会出大格,也就是说没有多大问题。修改时要看主题表达的是否深刻、集中,善于在修改中提炼主题。只要反复修改,就能够得到一个深刻集中的主题。 二看,观点是否违规偏激。文章中的观点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违反法律法规。观点不能讲死,话不能说绝,尽量少用些“唯一、仅此”一类的词。凡属思想感情不健康、看法不全面、提法不妥当的观点,均要纠正。 三看,文框结构是否混乱。文章的结构可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进行调动。要使文章有一种内在的结构,既可按“起承转合”的规律,也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目的使文章更加严谨、畅达、匀称和完整。 四看,材料是否恰到好处。材料是用来说明观点的。材料要少而精,要能说明事理,恰到好处。每个观点选择一两个最能说明事理的材料即可,一些大家熟知的观点就没有必要再用一些材料来说明了。 五看,语句是否逻辑严密。就是不能违背语言的逻辑关系,按照文章的基本规律顺序写。力避语句中的重复、罗嗦、错误的出现。如“所有一切”、“亲眼目睹”、“目的是为了”、“过去的往事”、“目前的现状”均存在多余的部分。一定要修改得通顺、上口。 六看,文字是否准确生动。写文章力求使每个词句都能表达它的本意,尽量用明白易懂的事例和鲜明生动的语言来说明。提倡在文中说人话、说真话、说普通话,既然人看得明白,又不觉得厌烦。因此,一定要反复思考,用心挖掘,决不能因为思索困难而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 七看,数据是否准确一致。文章中列举的数字一定要准确,前后一致,左右无误。有时文章中有几组数据,结果一加一减之后就不对了。有时是百分比,数字相除就对不上了,闹出笑话。因此,对上报的数据一定要实事求是,仔细核实清楚。 八看,文气是否符合要求。公文写作一定要弄懂是上行文、下行文,还是平行文。对上行文,语气一定要谦虚、恭敬;对平行文,一定要平等、亲和;对下行文,语气一定要庄重、明白。避免出现不合规矩和令人反感的语气。 成功在于勤奋,每一项成就的获得,都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只要按照上述方法,经常磨练,就会获得成功。